序
生:“生物体可表现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的状态。”死:“机体生命活动的终止,从而乃是个体作为独立生命系统的死亡,并伴随蛋白质和生物聚合物等生命最重要物质基础的分解。”
——旧版人教版《生物学选修一·序》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东方企划是一个宏大的系列,作者受蒲剑臣与拉夫卡迪奥氏志怪文学的熏陶,借历史人物与神怪精灵为原型,创造出一片与世无争的理想境界——幻想乡。后有人赞之曰:“欲界仙都乌托邦,众神眷恋幻想乡。”作者借这个小小世界中各色人等发生的种种羁绊,反映出我们所处的大千世界的万千思绪,具有田园牧歌的意境与回归乡土的情怀。
——作者自按,狗尾续貂
壹
幻想住人大都是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史籍竹简中走出来的。她们中有神明,有妖怪,有精灵,当然,还有人类。与旧时的大多童话、民俗故事、传说不同,她们虽是人类眼中的异族,但并不与人类敌对,也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势。相反,她们与人类协作并济,甚至建立了坚实的亲情、友情。颇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先进思想,也是泛神论的一大表现。
但是这些横亘物种的友爱将带来将来潜在的痛楚。神明,但凡有信仰,便不至于形销神散;妖怪,千万岁的老者不计其数,所谓“万年老妖”者如是;精灵是自然界的具现化,理论上生物圈不灭,她们就能一直游戏于山河林木之间;唯有人类,生物学理论最高年龄175岁(这是由胚胎周期推算出来的),实际的平均年龄仅仅古稀有余。将受生离死别的摧藏悲哀之必然,在这些情谊建立的一刹那已成必然。
钦定的悲哀往往强于未定者。举一例林觉民烈士的绝笔信《与妻书》中的一段描写:“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这正是一次对于死亡顺序的讨论。 林觉民的观点可缩省为下文:“与其我先死,不如你先死,不是我贪生怕死,是凭你的瘦弱身体八成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摧藏悲哀,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于心不忍,所以还是你先死,我来承担悲痛为上。”
大概林觉民烈士写到此处就已司马青衫,这便是悲哀钦定的悲上之悲。读者诸君不要以为生离死别的悲痛是单方面的,先死和后亡都各有其悲伤所在。先死者哀婉于后亡之日后的伶仃孤苦,后亡者嗟叹于先死之“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现实印证了林烈士的猜想:他的遗孀始终无法走出痛失丈夫的阴霾,苦苦支撑了一年时间后,呜呼哀哉。林觉民的长子林依新在母亲逝世后也夭折了,可谓门衰祚薄,留给后人无限的叹惋。
贰
东方企划的情感基调是温暖活泼的,情节并不类于水浒之流的旧小说般跌宕起伏,而是以日常中的琐杂以小见大来表达生命的真谛,可谓得归有光之真传。虽然作者一再表示东方企划采用了“海螺小姐时空观(即人物形象与社会环境恒定不变的时空观,类似于单元剧)”但他也借角色之口生死的讨论表述自己对各种事物的思考。这些句段是斑驳在暖黄色调中的几点冷蓝,使读者在欢乐之余生发出更多的遐思来。
官方作品《东方儚月抄》里长生种族的吸血鬼蕾米莉亚·斯卡雷特曾对她最忠实的人类手下十六夜咲夜发出邀请:“对了,咲夜你难道不想不老不死吗?这样你就可以永远陪着我,做我最忠实的臣子了。”咲夜则回答:“我生而为人,死也当为人。但是放心,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一直会是主公的魏征。”
我相当欣赏咲夜的这番两全其美的话,不但表达了自己对主公的尽忠,难能可贵的是她珍视自己处于弱势地位的种族。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东方企划的世界观里,人类并非统治阶级,而是专政对象,算是处于劣势的群体。咲夜不为长生的利好所动,坚持与自己的种族,或者说阶级,同在。这份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相比之下,当下的某些官二代和资本家妄弃祖国的哺育之恩,挖空心思要取得欧美的绿卡,还藐视自己的同胞,甚至于目空祖国的一切。他们见得咲夜的这一番话,不免要汗颜吧?
叁
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因为呕心沥血作《史记》而万古流芳。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也有这样一位太史公叫做稗田阿礼的因编纂了日本最早的史籍《古事纪》而被称颂于世。
在东方企划的世界观里有一位历史学家名叫稗田阿求,设定上是稗田阿礼的转世。为了记载历史的方便,她与阎王有书面的约定,采用上五休一的制度,每为冥界无偿劳作百五十年,换来的是携带《历史缘起》相关记忆可不被遗失,与一个还阳三十年的短暂机会。为了自己的使命,她默然接受,毫无怨悔,这也因此写死了她的生卒(1994.08.07——2024.08.07)这便是原作中对于转生之术的描写。
正是原著的短暂预留给了二创作家天高任鸟飞的机会。讲句题外话,东方企划之所以蓬勃发展,二创的作家们人人功不可没,正是有他们的添砖加瓦,才有如今有血有肉的东方企划生态。不同的作家,往往对设定与情节的生发有独特的思路。例如在药味氏的名作《彼岸山茶》中,转生仪式被描写得泯灭人性,惨绝人寰,有如菜市口杀头一般的黑暗。然而更多作品中,转生仪式似乎可有可无,寿终正寝也是其中的常客。
我们从她身上可以学到什么呢?我想最主要的是敬业乐群的精神,这点梁启超先生曾经多次推崇过。敬业,体现在她不惜打白工也要赓续自己的使命;乐群,则是在她和其他幻想住人的关系上。她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与不论是神明、妖怪、精灵、还是一般的人类都保有不错的情谊。正因如此,她的历史记载工作要容易许多。
然而她终究是逃不过二四年的而立诞辰,正如我们逃不过二四年的高考一样。她对于死亡很是淡然,死亡者,无外乎回到单位工作罢了,况且上五休一,比我们这些两周放二十小时假的学生幸福多了。那么,我们是不是也不必过度紧张,稍微淡然一点岂不更好?
顺便值得一提,等高考结束了以后,我有两个打算,如果成绩还算说得过去,那我就带着大家去给阿求道个别,如果成绩实在说不过去,大家就可以与我和阿求同时道别了。(P.S.供品到时候别送鱼,我对海鲜过敏,多谢了)。
肆
古往今来,想要得到不老不死的能力之人何其之多。从秦始皇到嘉靖帝,从罗马到玛雅,从皇帝到庶民,好似没有人不对这种永续余年的操作不垂涎三尺的。然而,不会死去这件事情真的这么好吗?每个人给出的答案大概都不尽相同吧。
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除了到达过主要的四个国家以外,还沿途游历了很多小国。其中有一个国家中有这样一群天弃之子,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有特殊的胎记,标明他们是不死的,但并不代表他们是不老的。他们随着衰老,最终连五感也会失去。“年逾千者,有类朽木;年逾万者,恰似泥雕。”这恐怕并不是一件开心事。
但这时诸位恐怕就要反驳了:“你在偷换概念,明明说得是不老不死,你却论述了单纯不死的坏处,是不是要诡辩?”稍安勿躁,下面我就要举一例东方企划中的鲜活实例。
藤原妹红本是一位贵族小姐,作为家中老幺的她从小就受到父母亲与哥哥姐姐的宠爱。这样长大的孩子都好恋家。然而实际上她没有被寄予厚望,她也因此得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万事万物都有变故。某一日,父亲忽然向一位低微的女子求婚,却被对方以难题羞辱,之后归隐山林,行踪全无。那女子正是蓬莱山辉夜,因而年幼的她一直对辉夜怀有深刻敌意。后来得知对方将要回到月球,她心里盘算着要报这一箭之仇。可惜她绞尽脑汁也无法接近辉夜,但觉得至少要夺走对方所留下的那个药壶才算知足,因为那个壶是辉夜为非常重要的人留下的东西。
她便跟踪起送药的队伍,那是几个战士随从着一位文官。毕竟贵族就是娇贵,爬不了一会就筋疲力尽。文官发现了她,递给她一些食物和饮水,共勉一定要爬上山顶。
一位不速之客——山神出现了,她揭示了药品的秘密——“这是可以使人永生不灭的仙药。”文官守口如瓶的秘密就这样被公开了。除了文官,所有人都动摇了。是夜,八人围坐烤火,妹红睡去,待再醒来,六个生死相依,穿一条裤子交情的战友同室操戈,相戮殆尽,这就是诱惑的力量“军合力不齐,嗣还自相戕。”只剩二人独自爬山了。她也深深地被这药物所吸引了,在一处陡峭的山路,她将于她有恩的文官踹下了山崖,抢过神药逃了。
服药后三百年,她可谓后悔也来不及,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功而返。恐怕每天她都在想为何自己会做出如此事迹来。
这药的效果,虽是不老不死,却也会有饥馑感,也会在受创后疼痛。而且由于不会衰老的缘故,长时间待在一处地方,势必会为当地人作为妖怪。她的人类身份认同感在我看来是远远强于十六夜咲夜的,但即使是这样,每到一处地方,她也会遭到几乎所有民众的厌恶,没人把她当人类看。
人类强于其他动物的明显特征就是强悍的学习能力。藤原妹红是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她知道人类痛恨妖怪,于是为了取得其他人类的信任,她决心向敌人学习,制裁一切接近的妖怪,同时学习他们的技能。因而也算是满腹经纶,可惜,人类并不会因为她的皈依者狂热而更信任她,相反却更害怕她了。这里想敬告某些给洋人当传声筒的“香蕉人”,你的“洋大人”不会因为你比他们还反华就更加高看你一眼,妹红的这段费力不讨好的经历就算实证。
因为毫无成效,之后她便去到深山老林中隐居,她已经累了,什么都没有兴趣了。然而,她终于是找到了生存的动力,用她的原话叙述吧:“有幸,我见到了我永远的老师上白泽慧音,她是这么多年第一个真正关心我的人,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讲课。我也终于再次见到我的宿敌,并在相互死斗之中找到了乐趣。现在,幻想乡的人类社会对于我的存在已经逐渐适应。我也凭借我这么多年的学习成果担任着人类的护卫工作。保护那些在竹林中迷路的人类——还包括那些从外面的世界不慎闯入的人类,免遭栖息在这片竹林之中的妖怪袭击。那些以前从来都不会得到的来自人类的感谢,现在是支撑我生存下去的动力。不害怕不死之人的幻想乡对我而言就正是乐园。 ”
现在再去计较永存不灭的优劣好似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藤原妹红已经在这么多年的成长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这些意义有些是短命者终生都不能醒悟出来的。况且她的两位挚友都是长生的种族,何须记挂寿命的问题呢?
一切事物的评判都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怎么能单纯说长生不老是一件好事,或者坏事呢?
终
最后的最后,我想用一首动听的歌曲以为结尾,它虽然是描述了送别朋友的场面,但实际上用来叙述生离死别也再恰当不过了。可谓是东西结合,这里的东方和西方就不是上文中提到的企划了,而是我们所处的世界,表述两个文化中心的宽泛概念。故事再曲折离奇也比不过现实,现实往往是最有趣的。不多说,请大家欣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高台孤矗昂首望,穹凄尽兮宙宇敞。车马纵兮雁飞翔,春复秋往世无常。幽清默兮落暗乡,何年何月蹉跎降?莫问莫观你莫惆怅!山石林木无易样。”
——曹轩宾《别君叹》